为进一步提升有组织的科研实践力度,推动落实科教融汇工作,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食品药品研究院于2025年5月5日在214会议室召开“扬州大学-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联培生科学研究项目学术交流会”。研究院院长迟恒主持了会议,来自扬州大学的庞欢教授、李倩博士、张燕飞博士、杨子琳博士和俞翔,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贾韶千和李媛参与本次会议。
张燕飞博士介绍了其关于司帕沙星药物共晶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工作。司帕沙星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在治疗敏感菌引发的轻、中度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限制了临床应用效果。张博士借助药物共晶技术这一低成本、高效率改善难溶药物理化性质的利器,针对水杨酸类、羟基苯甲酸类及苯甲酸类3类共晶形成物,成功开发出7种溶解性高的司帕沙星药物共晶。同时依托于药物晶型及手性研究重点实验室的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开展晶型结构表征。
李倩博士聚焦类酶活性多酸基功能分子对体内生物小分子的检测。针对目前纳米酶以及生物小分子传感器存在的瓶颈问题,选取安德森型多金属氧酸盐、金属有机框架和纳米碳材料,合成多酸基复合材料。该材料兼具高稳定性与优异的类氧化物酶活性/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实际应用中回收率高,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为生物小分子检测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会上,指导教师们对项目进展进行了点评,提出应进一步拓展合成材料的使用范围,挖掘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潜力。两项前沿研究成果不仅彰显了联培研究生扎实的科研实力与卓越的创新能力,更为实习生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其后研究成果开发教学项目,深度践行“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级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知识传递与能力协同,实现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与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