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研究院开展“抗疲劳及免疫调节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西地那非、他达拉非及红地那非的筛查”项目制培训

作者:发布时间:2025-10-11浏览次数:20

为提升我校教师食品药品研发检测能力及教科研水平,现依托苏北食品药品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食品研发检测中心资源,于2025年10月10日开展“抗疲劳及免疫调节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西地那非、他达拉非及红地那非的筛查”项目制培训,食品学院、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等多名师生参加。

一、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以“工单任务”为核心,聚焦两大目标:一是使参训人员熟练掌握抗疲劳及免疫调节类保健食品的前处理与检测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二是精准掌握西地那非、他达拉非及红地那非的检测技术,确保检测数据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二、培训内容与实施

培训采用“工单驱动+实操结合”模式,将检测流程拆解为4部分核心工单任务,逐步推进。

1.样品溶液制备工单:明确检测指标(西地那非、他达拉非及红地那非),学习对照品及供试品处理全流程,结合实际样品,学习如何制备样品溶液。要求参训人员独立完成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的配制,确保操作过程规范化。

2.流动相制备工单:按项目要求配置流动相,详解配置流动相过程中的细节以及常见错误操作,要求培训人员严格遵循质量控制要求,避免交叉污染。

3. 液质仪器操作工单:详细讲解质谱仪调谐过程及结果查看,完整方法编辑,包括进样器、流动相、柱温箱、离子源、一级与二级质谱采集参数等关键步骤设置,建立高效、准确的分析方法,并实践了完整的数据采集过程。

4.数据分析工单:培训检测数据的查看、分析规则,要求人员按规范填写工单报告,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同时针对常见错误进行案例分析与整改演练。

三、培训考核与成果

培训结束后,通过“实操考核+理论测试”检验效果:实操环节要求参训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抗疲劳及免疫调节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西地那非、他达拉非及红地那非的筛查,提交完整工单;理论测试涵盖方法原理、国标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最终,全体参训人员考核合格,实操数据合格率达100%,有效提升了师生对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的检测能力,为产品质量管控提供了技术支撑。